耳带状疱疹怎么办?

耳部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以侵犯面神经为主的疾病。临床上较少见,以青年及老年病人居多,多发于春秋季,受凉、疲劳、机体抵抗力下降为重要诱因。病毒累及面神经,引起膝状神经节肿胀而压迫面神经,因而可导致面瘫。
耳部带状疱疹发病初期有全身不适,低烧,食欲下降等症状,继而耳部剧烈疼痛,并出现疱疹,其内液体初为透明,以后逐渐变为混浊,几天后水疱干燥成痂,或破裂后流出水清样液体而形成小溃疡和结痂,经7~10日后脱痂。面瘫和疱疹出现的时间可先后不一,在数天或2~3周内可迅速发展为完全性面瘫,一般10~14天为高峰期。
有时在口腔、软腭、扁桃体等部位也可出现疱疹。病人常伴有耳鸣、感音神经性聋、眩晕及平衡障碍等,个别病人甚至出现其他脑神经受累的相应症状。一般在数天或数周后面瘫逐渐减轻,个别1年后才开始恢复,伴有其它脑神经受损者,面神经功能恢复较差。
专家指出,在呼吸道感染、病灶局部病变和受到外伤等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潜伏于邻近淋巴结或感觉神经节的病毒再次活化,可直接侵犯面神经、耳蜗神经和前庭神经,受累的神经外膜和神经纤维内小血管可能有散在的淋巴细胞浸润以及密集或散在的小出血灶等病理改变。面瘫则是由于面神经炎性肿胀、血管受压、缺血所致。
耳带状疱疹多发生于成年人,以一侧为多见,临床特征表现为耳痛、耳部带状疱疹、面瘫及内耳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出现局限性脑膜炎及多发性神经炎的临床表现。面瘫因侵犯面神经的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亦不相同,如病变位于膝状神经节及镫骨肌支之间,除病变侧面部运动功能丧失外,尚有同侧听力减退及前庭功能损伤的表现,或因面神经控制的开张泪囊的张睑板肌瘫痪而有溢泪表现; 如病变侵犯膝状神经节上段面神经,影响了经此通过的副交感纤维,则会引起泪腺分泌减少或分泌停止。内耳的症状系通过中间神经而累及位听神经,发生耳蜗神经及前庭功能
耳部带状疱疹为自限性疾病,一般常在1~2周内消退,但可复发,因此治疗原则主要是保持局部干燥、清洁,防止感染,早期可用10%醋酸铝液湿敷或涂搽5%硫磺炉甘石洗剂等。对经常发病者,应到医院检查,进一步寻找诱发原因并做相应处理。
——————权威专家 在线答疑 点击咨询预约——————
- 上一篇:耳部带状疱疹
- 下一篇:耳部疱疹日常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