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鼻病 > 药物性鼻炎 >

药物性鼻炎的概述

  药物性鼻炎又称“反跳性鼻炎”、“中毒性鼻炎”,是继发于鼻黏膜,长期应用减充血剂所致的反跳性鼻充血综合征。属于慢性鼻炎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药物性鼻炎的特点:


  是由于长期每天鼻腔局部使用减充血剂导致鼻黏膜反跳性充血增加,患者为了保持鼻腔通气而增加减充血剂的使用次数和剂量,使症状进一步加重。


  药物性鼻炎的原发疾病主要有:


  急慢性鼻炎、急慢性鼻窦炎、变应性鼻炎、鼻咽癌放疗后等。


  由于鼻用减充血剂能迅速地暂时解除鼻塞,再加上医生和病人使用的随意性,使得该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本文综述药物性鼻炎的鼻黏膜损害及近年国内的治疗状况。


  减充血剂对鼻黏膜的损伤反跳现象(继发性血管扩张)鼻用减充血剂有三类:


  一是环胺类,如麻黄素。


  二是链胺类,有托明和氟拉明。


  三是咪唑类,如滴鼻净(鼻眼净)。


  前二类是拟交感胺,可产生迅速的缩血管作用,咪唑类是半拟交感胺,缩血管作用比拟交感胺强烈而持久。这三类药物作用于上皮下毛细血管及微小动、静脉使其产生收缩。如果血管严重持续收缩(1周以上),血管壁缺氧,可产生逆转反应继发性血管扩张,致鼻黏膜对减充血剂越来越不敏感,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药物依赖性。鼻黏膜的形态改变早期鼻黏膜从充血到苍白水肿,晚期鼻黏膜苍白不平,严重者有萎缩性结痂。

——————权威专家 在线答疑 点击咨询预约——————

如果你想要咨询我们的专家。
请点击“咨询专家”按钮,或拨打
24小时免费热线:0571-28333999
门诊时间:08:00-17:30
地址:杭州市下城区绍兴路400号
咨询预约信息仅供来院就诊核实
不向任何第三方公开

王淑凡

1982年毕业于辽宁省阜新煤炭医学院,从事耳鼻咽喉科专业临床、科研、教学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天津、沈阳等....[详细]

今日已预约人数:27

-